多方共治下的臺灣學術網路韌性之路

Building Resilience in Taiwan’s Academic Network through Multistakeholder Governance  

提案單位:國立陽明交通大學/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

場次說明:

臺灣的網路發展源自於學術網路,過去 30 年,數位時代崛起,網路的需求逐漸增加。網路業者對偏鄉資源投資也減少城鄉的知識落差,提升學習資源的傳遞。同時,其便利性使跨國交流、研究等能有更深入的探索,海纜、陸纜以及維運的韌性在此部分則是很重要的議題。 本場議程將聚焦於臺灣的學術及研究類網路,在面對多重挑戰時,如何提升其「韌性」(resilience)並兼顧多方利益關係人需求。  

 

議程內容預計會包括:

探討臺灣學術網路的發展,過去 30 年的改變。

跨機構互聯(Peering)與協作機制:探討各大學、研究單位與國家高速網路中心間的資源共享、路由冗餘與災難備援策略。

資安與防護:資安通報的導入,避免網路被濫用。同時分析 DDoS、APT 等攻擊對學術網路的威脅,以及在技術社群與資安團隊間之合作模式。

政策與經費支持:盤點政府、學界、民間企業在網路基礎建設、頻寬補助與維運經費上的角色與責任。

培育下一代學子網路維運的能力,並鼓勵更多使用者參與討論。

未來展望:面對 AI、大數據與遠距教學等新趨勢,學術網路需如何調整架構以滿足更高流量與更苛責安全要求。